一、案例簡介
“導員,我要不要報警?……”,9月份的一個中午,還在午休的我,突然接到學生小張的電話,一個激靈瞬間清醒。
第一次注意到小張,是在學生轉校區(qū)過來的第一天,當其他學生都在忙忙活活搬運行李的時候,胖胖的他站在我旁邊,偶爾向我提問幾個問題。我當時的第一反應,這個學生可能不太合群。后期經(jīng)過接觸,發(fā)現(xiàn)該學生的確不愿與其他同學交流,喜歡獨來獨往,思想也與其他同學有差異,也曾向他之前的導員咨詢過,他的確存在這些問題,而且之前是一個人住一個宿舍,經(jīng)常曠課曠考。
這次事件的主人公小張和小林,是一個宿舍的,因為小林和宿舍其他同學都在學生會有工作安排,不能按時去領新課本,所以他打電話給小張,想讓小張把舍友的課本都領回來,可是他打了好幾遍電話,都沒有人接。回到宿舍后,小林看到小張就在宿舍床上坐著,瞬間火氣上來了,問小張為什么不接電話,小張說會有人幫他領課本,小林聽完更生氣了,因為大家都發(fā)現(xiàn)小張的行為跟大家有不同,平時比較遷就他,所以平時的宿舍衛(wèi)生,班級里的一些事務,他們宿舍人都會主動幫他代勞,現(xiàn)在突然因為他的一句“會有人幫他代領”加劇了矛盾的爆發(fā),在他們爭執(zhí)的口角中,小林說小張孤僻,不與人交流,小張又諷刺小林歲數(shù)大來上大學,而小林之所以比同班同學大三歲,因為他剛退伍復學,而這又恰恰擊中了小林。于是小林用專業(yè)動作鉗制住了小張的身體,在這個過程中產(chǎn)生了身體碰撞和摩擦。
學生小張家長給我打電話詢問此事并要求處理小林同學。
二、案例分析
雖然他們的矛盾并沒有人員受傷,但是一旦報警,對兩位當事學生都會產(chǎn)生不好的影響。他們之間發(fā)生這樣的矛盾,主要涉及到個人性格特點、心理問題、宿舍相處問題、是否有校園霸凌問題和家庭教育問題。如果這件事情不能得到很好的處理,可能就會上升為一個案件,畢竟牽扯動手打人,而且可能讓學生背上處分,影響名譽、前途以及身心健康,也可能引發(fā)其他學生對小張的歧視等一系列嚴重后果。三、問題關鍵點
解決這個問題并不是報警那么簡單,我需要先了解小張的狀態(tài),有沒有受傷,需不需要就醫(yī)以及他的心理訴求,同時也需要詢問其他目擊同學的這件事情的過程,還要了解他們平時宿舍相處的狀態(tài),還要找到小林,指出他先動手的錯誤,以及要承擔的責任。
四、解決思路和實施辦法
(一)及時疏導安撫家長情緒
小張媽媽在接到小張的電話后,也很焦急,她認為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校園霸凌,認為小林同學當過兵,受過專業(yè)訓練,對她兒子下死手,要讓小林同學留下案底。然而事實并不是她所認為的那樣。我可以理解她不在孩子身邊的焦灼感,我積極回應她會認真處理這件事,讓她放心。然后我將處理此事件的過程都會通過微信告知她,并時刻關注小張同學的身體及心理狀況,與家長隨時保持聯(lián)系。除此之外,我也告知該家長,他們宿舍人平時是怎么幫助小張的,因為小張的衛(wèi)生情況不是很好,平時作息時間也跟大家有很大的差異,比如凌晨三四點起來洗漱,大開窗戶和門,他們宿舍其他人都很包容他,遷就他,沒有人要求調換宿舍或者其他訴求。而且小林同學還幫助過小張同學修理柜子,最后把自己的好的柜子跟小張壞的柜子的調換了。通過這些處理,家長也放心的將這件事情交給我來處理。
(二)關注學生身心健康
第一時間了解學生小張是否受傷,以及他的心理動態(tài),安撫他的情緒,確保他的安全。同時詢問小林的情況,雖然從小張和他媽媽的反饋中,小林處于強勢的一方,但是也要確認小林的心理和身體健康。經(jīng)過了解,暫時不需要去醫(yī)院檢查,這也讓這一事件有了緩和的余地。
然后單獨找到當事人,指出他們的問題所在,不能隨意侮辱和嘲笑他人,揭別人的短處,更不能隨意動手打人,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,最后要求他們互相道歉。
(三)復盤事件始末過程
通過對當事人的詢問以及宿舍其他目擊人的詢問,還原事件的整個過程。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小張同學的性格原因,很少跟宿舍人進行交流,又不參與宿舍事務,特別是衛(wèi)生問題。大家積累的怨氣較多,所以借由此次事件而引發(fā)了沖突。了解問題以后,我讓班長來做見證,雙方誠懇的互相道歉,同時為了約束此類問題再次發(fā)生,讓他們舍長制定宿舍管理條例以及衛(wèi)生打掃安排,宿舍內所有人通過后,貼到墻上,每人嚴格遵守宿舍管理條例。
(四)定向關注
小張同學性格孤僻,不善于表達,比較自卑,鑒于他的這種特殊情況,我會每周都找他談心,也鼓勵他大膽的跟同學交流,互幫互助,同時也會根據(jù)他的情況跟他的媽媽及時進行溝通,也會引導他的媽媽對他進行恰當?shù)募彝ソ逃?br />
五、經(jīng)驗與啟示
通過這件事的處理,讓我對于輔導員的工作多了更多的責任,它不僅僅是一個稱呼,它是同學們的堅強后盾,輔導員的道德修養(yǎng)、業(yè)務水平?jīng)Q定了學生的大學生活是否能夠健康而快樂的度過,決定了他們的成長之路能否一路向陽。
六、作者簡介
包宇,女,德州科技職業(yè)學院,專職思政教師兼任輔導員。